清朝乾隆年間,社會經濟、文化的發展呈現出一派祥和繁榮的景象,后人稱其為“康乾盛世”。然而,表面上的國泰民安,掩飾不了各種日益激化的矛盾。如何清除圖謀不軌者,懲治貪官污吏,平衡君臣矛盾等問題都擺在當朝天子的乾隆皇上面前。乾隆(張鐵林飾)是一個頗有作為、雷厲風行的君主,同時又是一個深諳中庸之道的政治家。他十分愛才,頗能理解大學士紀曉嵐(張國立飾)剛真守正、秉公執法的無私品性,又貪圖逢迎,特別欣賞戶部尚書和珅(王剛飾)搖尾乞憐、惟命是從的獻媚之術。而紀曉嵐與和珅,則是一對多年來格格不入、南轅北轍、互為政敵的冤家對頭。于是圍繞著這三人這間,便產生了一幕幕令人或忍俊不禁、或長吁短嘆的悲喜劇。
軍豪不愿見到朝中大亂,黎民涂炭的悲劇出現,冒死諫阻。忠言逆耳、皇上大怒。莫愁以家國為名,表示愿放棄兒女之情,并險些喝下墮胎之藥。幸虧紀曉嵐以三寸不爛之舌,說服她靜待時日,總有一天可以破鏡重圓。…
懾于群臣的偏見和太后的重壓,皇上就莫愁之事做了妥協,但把心中郁悶從此變得喜怒無常。紀曉嵐對皇上失信于人,始亂終棄的懦夫行為大加評擊針貶。 為平復心牢騷怨氣,皇上便服登臨紀府,偏遇沒心沒肺的三…